與此同時,他們亦不忘假公濟私,將自廟宇沒收的田產撥歸自己的家族。
從多段網上片段看到,數以百計的「白衣人」手持藤條、木棒,甚至是刀,襲擊在元朗站的乘客,影片拍得白衣人用粗言辱鬧「搞亂香港」、「要保衛元朗」。元朗港鐵站一片混亂,警察到場後,襲擊者都已散去,現場人士不滿警察未及時到場執法,警察又撤退出元朗站,後來又有襲擊者重回元朗站打人,但警察再次不在場。
從記者直播片段估計,當有行兇者在港鐵站瘋狂打人,警察花了最少20分鐘才到場。事發當時有人打999報警但不成功,除了未能接通外,也有人被接線生「cut線」。民陣發起反送中遊行,43萬人出席,遊行結束後,有示威者繼續前往西環中聯辦外聚集,並向中國國徽投擲墨汁抗議。晚上警方出動大批警力驅散示威者,但同時元朗港鐵站出現大批「白衣人」追打乘客,疑似針對遊行完回家的示威者。港府凌晨時段發聲明,譴責在上環及元朗的暴力行動
從多段網上片段看到,數以百計的「白衣人」手持藤條、木棒,甚至是刀,襲擊在元朗站的乘客,影片拍得白衣人用粗言辱鬧「搞亂香港」、「要保衛元朗」。從記者直播片段估計,當有行兇者在港鐵站瘋狂打人,警察花了最少20分鐘才到場。這裡有更多營造無干擾模式的建議: 很多應用程式可以幫你隔絕干擾。
如果我不打算在接下來的10小時睡覺,就會喝一杯咖啡(咖啡因平均需要八8~14個小時才能從體內代謝出去。對於那些煩人事情(例如辦公室的訪客、吵鬧的同事、不必要的會議),我們無法阻止他搶占注意力空間,最好的因應之道是心中謹記著原始目標,盡快把注意力拉回來。這裡有兩個來源:我們自己和其他人,兩者都應該提前處理。我也會把電腦設成「勿擾」模式,以避免任何推播通知的干擾。
然而,不論是29分鐘或23分鐘,我們依然失去了很多生產力。我們無法阻止所有令人分心的事情發生,即使關上辦公室的門,想要極度專注工作兩個小時,還是可能接到電話或偶爾有人來敲門。
所以,經常檢查占據注意力空間的事物才會如此重要。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干擾產生,但可以掌控對干擾的反應。研究也證實了這些應用程式的效果:使用這類阻擋軟體的人,工作生產力較高,專注工作的時間更長。然而,如果你身處開放式的辦公環境,你建立的無干擾模式可能不如想像般強大。
但是大多數的干擾是值得事先排除的。我們訂下的規矩時,不能干擾開燈的人。Photo Credit: 天下文化提供創造無干擾模式可以讓你提前消除幾乎所有可控制的干擾,以便全神貫注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我最喜歡的幾款電腦程式是 Freedom(付費軟體,但有免費的試用版。
他們想集中注意力時,就會打開檯燈。我們覺得它很煩、還是很有趣。
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抑制忍不住想查看手機的衝動。Photo Credit: 天下文化提供久而久之,我養成了兩種工作模式: 「無干擾」模式:每次我想要極度專注時,就會進入那個模式。
我寫下這些文字時,就是處於無干擾模式。如果你真的自制力薄弱或衝動行事,偶爾放任自己接收各種干擾還是有益。考慮一下把同事隔絕在外的影響,尤其當你的工作環境比較重視社交的情況。一天中,哪些干擾因素會影響你的工作生產力?其中有多少可以用阻隔干擾的應用程式或其他方法同時檔掉?請效法我的做法列一份簡略的清單,那可以指引你提早處理那些令人分心的事物。我們一察覺到干擾因素導致心思飄離時,就會減少浪費時間在那些令人分心的任務上,更快回到正軌。如果我們把焦點拉回第一章的「分心的任務」,然後深入探究這類工作,它還可以根據兩個標準再進一步細分:我們是否能控制它。
我也給每個員工一把水槍,當他們受到干擾時,就可以拿水槍反擊。研究顯示,你的個性愈衝動,當你阻擋那些令人分心的事物時,會覺得壓力更大。
我一再告誡自己,同事通常不像你所想的那麼迫切地需要我。然而,研究顯示,我們打斷自己的次數和別人打斷我們的次數一樣多(但如果你是經理或團隊領導,情況就不同了。
《人本獲利世代》(People Over Profit)的作者戴爾‧帕崔(Dale Partridge)擔任Sevenly公司的執行長時,甚至為每一位團隊成員配備檯燈及水槍,以鼓勵他們專注在工作上。全體員工共45人,每個人每天最多都可以獲得3小時不受干擾的專注時間。
為了進入這種模式,我…… 啟動防止分心的電腦應用程式,能阻止我造訪那些有損工作生產力的網站,例如電子郵件、社群媒體、Amazon,以及被我列入黑名單的應用程式和網站。在一天中,我們會切換兩種類型的工作:專注工作及協作工作。Windows系統、Mac電腦、Android系統皆可用)、RescueTime(付費軟體,但有免費的試用版。沒成效的任務則是沒必要或令人分心的。
你和團隊成員的配合度愈好,整個團隊的生產力愈高。如同作家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所說,這樣做可以讓我們進行「深度工作」(deep work)。
生產力是了解並且配合限制調整的過程。由於我的工作大多是在電腦上進行,以重啟電腦來阻止我分心,無疑是最重要的措施。
這招聽起來很極端,但我們花太多時間上網,拖延該執行的任務了。我逐漸學會把那些干擾視為放鬆的訊號,欣然接納那些會影響生產力的事物帶來的樂趣,同時經常回想最初的目標,以便有機會從干擾中抽離時,馬上回歸正軌。
(我已經把那兩張圖的可列印版本上傳到這本書的網站:hyperfocus.com。)我從休息狀態回歸無干擾狀態時,會先好好享用一杯抹茶或咖啡,那可以讓我稍後變得更專注。在那種情況下,60%的干擾是來自他人)。當你發現注意力偏離時,請仔細想想是什麼事物導致你分心,這樣一來,下次就可以先隔絕類似的干擾因素。
在這方面,分心和干擾差不多是同一回事,因為它們都使我們偏離想要完成的目標。如果公司的裝置限制你安裝這類應用程式或外掛,可以考慮拔掉網路線,或完全關閉電腦的WiFi。
考慮周全,不要低估(或高估)無干擾模式的社交代價。每次全神貫注一段時間後,我會抽離無干擾模式,偶爾隨意接收各種令人分心的誘惑作為犒賞。
「干擾減量」的一般工作模式:在干擾因素的數量受到控管的環境下工作。誠如瑪克所言:「如果只注意如何擺脫外部干擾,其實只解決一半的問題。